中国·安徽慈善公益网
当前位置:安徽慈善公益网 > 疫情“大考”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保卫生命健康

疫情“大考”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保卫生命健康

来源:中国妇女报 热度:1015 时间:2020/3/9
导读: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一次冲击。尤其是在卫生领域,无论是社会公共卫生治理的广义层面,还是个人卫生管理的狭义层面,经此“大考”,可以知短板,晓不足。然后,必须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一次冲击。尤其是在卫生领域,无论是社会公共卫生治理的广义层面,还是个人卫生管理的狭义层面,经此“大考”,可以知短板,晓不足。然后,必须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于顶层设计而言,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全面筑牢“制度之盾”。
  具体到个人层面,则要摒弃不良卫生习惯,加快卫生安全意识升级——它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公民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多年,成效显著,人们的卫生理念和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一些弊病和陋习仍然存在。例如,人与野生动物缺乏边界,某些综艺节目甚至大打“温情牌”,让嘉宾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有些人在饮食上一味追求“新、奇、特”,公然贩卖食用野生动物;打喷嚏不捂嘴、生病不戴口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纵容宠物随地大小便等卫生陋习屡禁不绝;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尚未人人遵循、蔚然成风……这些,就像一个个蚁穴,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威胁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的稳固。
  疫情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一个公民能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只有夯实个体责任,才能筑牢集体防线。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观念大扫除”,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牢固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自觉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每个人都将卫生防护做好做到位,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杜绝不文明行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
  正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刘珏所总结的,“纵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一次次的抗争中,人类运用智慧赢取了胜利,但同时疾病也给人类上了有价值的一课: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关爱社会、关心他人。人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只有每一个“我”都担起责任,社会才会好,世界才会好。(莫兰)
  防止“病从口入”,请添加公筷公勺
  “添加亲情、减少传染、幸福乘倍、祛除病菌!”近日,上海市文明办推出的一组4张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创意海报在朋友圈刷屏。与此同时,每位上海市民也收到一份倡议:就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使用公筷或公勺。
  婚宴、聚餐、应酬、家宴……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喜爱并推崇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病毒大量传播的机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多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感染的病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陈金军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也无法排除病毒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由于饮食不当或共同餐具进食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多达几十种之多,常见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手足口病、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
  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由于聚餐引起的传染病事件在我国每年都有发生。一项调查显示,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用餐的感染概率达42%,而分开用餐感染的概率只有17%。慢性病尚且如此,对突发疫情的影响更是可想而之。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就餐时不用公筷、拒绝分餐制已经成为国人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习。
    声明:安徽慈善公益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安徽慈善公益网之意见及观点,任何透过安徽慈善公益网网页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安徽慈善公益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疫情防控不容松懈
CopyRight © 2020 中国·安徽慈善公益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7001756号-1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55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