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限制演员高片酬?政协委员冯远征提出新思路
谈演出行业危机:不希望从业者的梦想破灭
其实之前,冯远征本来准备了别的提案。但在3月份时,受疫情影响,演出行业迎来一波“取消潮”。通过询问做演出的朋友,冯远征得知很多演出公司都已陷入低迷中。
据他了解,北京有5000家有演出资质的公司,有3000至4000家没有演出资质的公司,总共将近1万家。而在5000家有演出资质的公司中,80%是国营的,剩下全部都是民营的。“他们演出就挣钱,不演出就没钱。”
冯远征介绍,去年很多演出公司都已把今年所有的演出场次安排好了,如今很多都已取消,如果以后剧场开放,这些演出可能也无法重新上映,因为剧场已经安排到了今年年底。冯远征感慨,他们很难,工作人员的薪酬、办公室的租金可能都是问题。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其中提到,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上座率低于30%,演出公司根本不挣钱,可能还要赔钱。
正是在此情形下,冯远征提出了关于恢复演出市场的提案。国家艺术基金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冯远征看来,疫情之下,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政策救助演出市场,但对于演出公司来说,如果只靠他们自己再崛起,可能会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民营公司。
在冯远征的建议中,他希望特事特办,拿出国家艺术基金来补充他们。除了项目上的补助外,每一场演出也可以给一些补助,让从业者能生存得好一些。“能够做艺术和艺术演出的,一定都是非常有梦想的人,我不希望他们的梦想在这次疫情中破灭,这一点让我决定做这个提案。”冯远征说。
谈演出行业新变化:线上演出或是将来热点
线下演出按下暂停键后,业内人士也纷纷开始自救,比如开展各类“云演出”,北京人艺也连续开启几场线上剧本朗读。
对此,冯远征也有自己的观察。在他看来,首先这是无奈之举,之后变成了一个大家主动探索的事情。他相信,在未来,除了传统的剧场演出外,线上演出也可能会是一个热点。“线上的演出,它的那种宽阔是剧场演出达不到的,观众也可以来自世界各地。”
最近,各地影剧院正逐步恢复营业。不过,有多少观众愿意进剧院看戏,这却是未知数。冯远征认为,现在大家都变得更谨慎了,比如今年五一,很多人以为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我们也在想,首都剧场开放了,有多少观众敢进去,愿意进去。我要是进剧场一看,人挨人,我可能也会‘瘆得慌’。哪怕现在剧院真开了,真能有30%的观众吗?而且观众都戴着口罩,对台上的演员也会有强大的心理压力。”冯远征说,真正让观众鼓起勇气走进剧场,是需要时间的。
谈新文艺群体: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
近些年,包括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在内的新文艺群体正在崛起,同时,他们的权益保障也备受关注。
这跟冯远征的另一个提案有关,他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将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审,纳入到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尽快打破壁垒,畅通人才渠道,让他们得到该有的认可。
在他看来,既然定义了新文艺群体,除了身份外,在艺术成就上也要给他们一些肯定。如果新文艺群体有了职称评定,对于演员也是一个保护,同时也能够限制片酬。
“我们都有职称评定,从国家一级演员到国家四级演员。我是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客座教授,之所以能够封客座教授,是因为国家一级演员对等的职位就是教授级。但如果我是新文艺群体的一员,那么大学叫我去,他没法给我定义,因为没有职称。”冯远征认为,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还可以规定片酬的下限和上限,它是规范,同时也是保护,很多乱降价、乱涨价的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的抑制。
冯远征曾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一直学习,深入到生活中去。对于每年的提案,他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要积极履职,做调研的时候要积极参与。”除此之外,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关注的一定要是内行的话题才行。
这也是他一直关注文艺界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原因。“如果关注其他的,那不是我的行业,我可能就会说错话。”另外,他认为,提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不着边际。(完)